黄色一级片视频_hdxxxxvideo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又大又硬一进一出做视频

OYST
打造專業的環保設備運營商

公司業務集環保工程研發、投資、設計、生產、施工、管理和運營維護于一體。

Learn More +
OYST
打造專業環保方案提供商

SCR+SNCR混合法亦能實現脫硝效率高、工程造價及運行費用較低的雙重性能

Learn More +
OYST
打造專業的環保設備運營商

脫硫廢水零排放、催化劑再生以及處置技術

Learn More +
scroll down

關于開展煤電行業污染深度治理及 環保績效排序的實施方案


發布日期:

2023-03-28

煤電行業既是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給、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的壓艙石,也是新發展階段實現減污降碳綠色轉型發展的重點 領域。為持續改善全省環境質量,加快推進煤電行業污染深度 治理,結合我省實際,制定本方案。

關于開展煤電行業污染深度治理及
環保績效排序的實施方案

(征求意見稿)

煤電行業既是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給、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的壓艙石,也是新發展階段實現減污降碳綠色轉型發展的重點 領域。為持續改善全省環境質量,加快推進煤電行業污染深度 治理,結合我省實際,制定本方案。

總體要求

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 指示精神為指導,貫徹落實省委、省政府關于實施重點行業深 度治理的決策部署,開展煤電行業污染深度治理,對標國內先 進排放水平,指導新建企業高標準建設,引導現有企業提高運 行管理水平;實施煤電行業環保績效排序,激發煤電企業深度 治理的積極性,鼓勵環保績效水平高的機組通過市場化手段多 發電,促進煤電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和綠色高質量發展,保 障能源供給清潔、安全、低碳。

開展煤電行業深度治理

全省新改擴建煤電項目要按照深度治理要求高標準設計、 建設和運行。2023年底前,現有煤電機組提高運行管理水平, 穩定達到深度治理水平。列入淘汰關停計劃(含“關而不拆” 轉為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)的煤電機組可不再實施深度治理改 造。

一) 有組織排放控制指標

1 .新建機組

新建燃煤發電鍋爐在基準氧含量6%的條件下,顆粒物、二 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5mg/Nm\ 10mg/Nm\ 30mg/Nm3,氨逃逸濃度不高于 2. 5mg/Nm3 SCR 8mg/Nm3 SNCR )。 在評估周期(連續運行30天)內至少95%以上小時均值排放濃 度滿足上述要求,方可認定為達到深度治理排放水平。其他產 塵環節顆粒物排放濃度均不高于lOtng/NniL

2。現有機組

現有燃煤發電鍋爐在基準氧含量6%的條件下,顆粒物、二 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5mg/Nm\ 25mg/Nm\ 40mg/Nm\ 氨逃逸濃度不高于 2. 5mg/Nm3 SCR 8mg/Nm3 SNCR )o 在評估周期(連續運行30天)內至少95%以上小時均值排放濃 度滿足上述要求,方可認定為達到深度治理排放水平。其他產 塵環節顆粒物濃度均不高于10mg/Nm\

二) 無組織排放管控要求

煤電企業要全面加強物料儲存、輸送及生產工藝過程無組 織排放控制,以及廠區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,在保證安全生產 的前提下,采取密閉、封閉等有效措施,按照“應收盡收”的 原則提高廢氣收集率,產塵點及生產設施不得有可見粉塵外逸、 無積塵。儲煤場應采用密閉料倉或封閉料棚等方式貯存,并配 置自動噴霧抑塵裝置,車輛進出口應設置自動門,無車輛進出 時應保持常閉,出口應配備車輪和車身清洗裝置。翻車機室或 卸煤溝等卸料點應采用封閉方式,并采取抑塵除塵措施。煤炭 等物料輸送皮帶或棧橋、轉運站等應進行全封閉,落料點釆取 抑塵除塵措施。破碎機、磨煤機等工藝制煤系統應采用密閉方 式。廠內粉煤灰應采用氣力輸送,廠內灰渣臨時貯存應采用密 閉方式的灰庫、渣倉,并采取抑塵除塵措施。其他粒狀或粉狀 物料的裝卸、貯存、轉運、制備等各工序應密閉,并采取抑塵 除塵措施。干灰運輸應采用密閉方式。廠區無裸露地面,除綠 化帶外均應硬化,無散狀物料露天堆放,車間外部、廠區道路、 廠區外圍周邊道路無明顯積塵。干灰場堆灰時應分塊作業,及 時鋪平灑水碾壓,濕灰場應保持灰面水封。

三)清潔運輸管控要求

新、改、擴建煤電建設項目,原則上不得采用公路運煤方 式。現有煤電企業要逐步提高進出廠區大宗物料(煤炭、粉煤 灰、爐渣、石膏、脫硫劑等)清潔運輸比例(清潔運輸是指采 用鐵路、封閉皮帶通廊、管道或管狀帶式輸送機等),不具備清 潔運輸條件的,物料運輸車輛應全部使用達到國六及以上排放 標準的重型載貨車輛或新能源車輛。粉煤灰、爐渣、石膏等大 宗固廢轉運,應優先使用新能源車輛。廠內非道路移動機械應 全部使用新能源機械.

建立進出廠大宗物料運輸基礎臺賬。廠區進出口應按照《重 點用車單位移動源大氣污染防治門禁視頻系統建設要求»( DB/T 2539-2022 )建設門禁視頻監控系統和電子臺賬,監控并記錄進 出廠運輸車輛進出廠時間、號牌、排放階段等信息,形成統計 日報便于核查,并按要求與設區市生態環境部門聯網.

四) 水污染防治要求

按照“雨污分流、清污分流、一水多用、階梯使用”的原 則,優化給排水系統,進一步提高水的回用率,減少新鮮水用 量,實現廢水零排放。

新建煤電機組應全部采用空冷節水技術,生產水源優先采 用城市污水處理廠中水、礦井疏干水或其它廢水,禁止采用地 下水,嚴格控制使用地表水。新建空冷機組單位發電耗水量應 < 0. Im3/ (S • GW),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應達到100%。

煤電企業應采用廢水分類處理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處理技 術路線,空冷機組實現全廠廢水零排放。脫硫廢水宜經石灰處 理、混凝、澄清、中和等工藝處理后回用。鼓勵采用煙氣余熱 噴霧蒸發干燥、高鹽廢水蒸發結晶等處理工藝,實現脫硫廢水 零排放。

五) 固廢處置及綜合利用要求

按照“減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”的原則,煤電企業要持 續提高粉煤灰、爐渣、脫硫石膏等固廢綜合利用水平。新建煤 電企業灰渣綜合利用率應達到100%,避免建設永久性粉煤灰堆 場。現有煤電企業要積極推進粉煤灰在工程建設、塌陷區治理、 礦井充填、有價組分提取以及土地生態修復等多領域的利用, 進一步加強脫硫石膏在生產水泥和新型建筑材料等領域的利 用。失活煙氣脫硝催化劑(機鈦系)應優先進行再生,不可再

 

生且無法利用的廢煙氣脫硝催化劑(鈕鈦系)在貯存、轉移及 處置等過程中應按危險廢物進行管理。

實施煤電機組環保績效排序

為充分發揮環保績效指標的引導激勵作用,激發煤電企業 深度治理的積極性,制定《山西省燃煤發電機組環保績效排序 辦法》(見附件),以污染物排放強度、無組織治理、運輸方式、 固廢綜合利用、廢水利用、環境管理水平等指標對全省各煤電 機組環保績效水平進行綜合評分和排序分檔。根據環境管理需 要,動態調整各項環保指標在排序中所占權重和分值,有序引 導和推動煤電企業全面提高環境治理水平° 2023年6月1日起, 對全省各煤電機組環保績效水平進行排序分檔。在保證電力安 全穩定供應前提下,在電力市場交易中鼓勵環保績效水平高的 機組多交易電量、多運行發電。

組織保障

一) 加強組織領導。各市、各部門要堅決貫徹省委、省 政府決策部署,高度重視煤電行業污染深度治理及環保績效排 序工作,做好監督、管理和服務工作。各市要制定具體實施計 劃,明確逐臺機組改造完成時限。省生態環境廳負責深度治理 改造任務考核與環保績效排序評價管理。省能源局完善電力市 場交易規則,鼓勵環保績效水平高的機組多發電。省電網企業 統籌協調區域電力調度,保障電力企業按期完成改造,并充分運 用環保績效排序結果,實施電力交易。

二) 強化主體責任。各燃煤發電企業是污染深度治理的 責任主體,要抓緊制定“一廠一策”改造計劃,落實改造任務、 資金、時限,倒排工期,掛圖作戰,確保按期完成改造并保證 設施穩定運行。國有發電集團要發揮表率作用,及時將改造目 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具體企業,力爭提前完成。

三) 嚴格監督管理。各市要落實排污許可“一證式”管 理,督促煤電企業于2023年底前將有關排放限值及管控要求載 入排污許可證,變更后的排污許可證作為完成深度治理的有效 證明。要結合環保績效排序結果,加強對轄區范圍內企業的日 常監督和執法檢查,每年至少開展一次監督性監測,對全面穩 定達到深度治理要求的,無事不擾,落實優惠政策;對不能穩 定達到深度治理要求的,取消相關優惠政策,并依法依規查處 超標、超總量排污等環境違法行為。

四) 加強工作調度。2023年2月底前,各市要將轄區內 各煤電企業污染深度治理改造計劃分別報送省生態環境廳、省 能源局。之后每月25日前,向省生態環境廳報送改造進展情況。

附件:山西省燃煤發電機組環保績效排序辦法

 

附件

山西省燃煤發電機組環保績效排序辦法

為充分發揮環保績效指標的引導激勵作用,激發煤電企業 深度治理的積極性,綜合運用環保績效排序結果,鼓勵排名靠 前的機組通過市場化手段多發電,結合本省實際,制定本辦法。

第一條

本辦法適用于山西省電力市場建設管理范圍內所 有燃煤發電機組(除以工業供汽、供熱為主的自備背壓發電機 組)的環保績效排序工作。

第二條

本省燃煤發電機組環保績效排序,以“A類指標” 即上一年度各機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煙塵排放年均折算濃 度、污染物排放強度為基礎(上一年度6月30日前完成相關環保 改造的,則以環保改造完成下一月份至年底平均折算濃度為基 礎),結合“B類指標”即煤電企業其他環保治理(無組織治理、 運輸方式、固廢綜合利用、廢水利用、環境管理等)水平綜合 確定。

第三條

山西省生態環境廳統籌全省煤電機組的環保績效 排序工作,山西省生態環境監測和應急保障中心(以下簡稱“省 保障中心”)具體組織實施。各設區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 組織轄區內煤電企業開展“B類指標”的評分申報材料的審查和 上報工作;省保障中心負責“A類指標”核算和評分工作,主要 包括全省煤電機組污染物排放濃度、排放量匯總審核、污染物 排放強度核算等,并匯總各市“B類指標”,形成《年度煤電機 組環保績效排序報告》,在山西省生態環境廳網站公布。

第四條

A類指標的計算和評分方法如下。

A指標中燃煤機組排放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煙塵、排 放強度權重分別為0.2、0.3、0.2、0.3。

各機組A類指標綜合評分=二氧化硫排放濃度賦值x 0. 2+氮 氧化物排放濃度賦值* 0. 3+煙塵排放濃度賦值x 0. 2+排放強度 賦值x 0. 3O其中:

各機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煙塵年均折算濃度分別除以 全省燃煤發電機組污染物濃度平均值,作為各機組相應污染物 的排放濃度賦值。各機組排放強度除以全省燃煤發電機組排放 強度平均值,作為各機組相應的排放強度賦值

各機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煙塵排放年均折算濃度,根 據經省保障中心審核后的相應機組三項污染物的在線監測小時 均值數據,按照算術平均法計算得到。

各機組的污染物排放強度,按照大氣污染物排放當量與上 網電量的商計算得到。大氣污染物排放當量為根據經省保障中 心審核后的三項污染物在線監測年排放量計算得到的污染物排 放當量加和,當量值為二氧化硫0.95kg.氮氧化物0.95kg. 2.18kg。上網電量數據與當年環保電價數據一致,若存在熱 電聯產情況,則要根據供熱量計算等效發電量,供熱折算等效 發電量=年供熱量x 0.278 x 0. 3。

第五條B類指標的計算和評分方法如下。

 

B類指標對照監督評分表(附表1),將煤電企業環保監督 內容及評分明細以表格形式列出,給出無組織治理、運輸方式、 固廢綜合利用、廢水利用、環境管理等分項評分,相關分數合 計值即為該燃煤發電機組B類指標綜合評分。

第六條 各機組最終綜合評分和排序分級方法如下。

各機組最終綜合評分=該機組A類指標綜合評分xl.2-(該 機組A類指標綜合評分x 0. 4 x該機組B類指標綜合評分/100 )。

各機組最終綜合評分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,評分越小 的環保績效排序越高,評分越大的環保績效排序越低。根據最 終綜合評分排序情況,將環保績效排序分為四檔:

第一檔:最終綜合評分排序前25% (含)的機組;

第二檔:最終綜合評分排序2554-50% (含)的機組; 第三檔:最終綜合評分排序50%-75% (含)的機組; 第四檔:最終綜合評分排序75%以后的機組。

常規煤電機組與低熱值煤電機組原則上單獨分類排序。

第七條 環保績效排序結果的審核與發布遵照以下程序:

L各發電企業應于當年1月10日前,將上一年度涉及二氧化 硫、氮氧化物、煙塵治理設施改造情況報送省保障中心,若機 組涉及熱電聯產情況需提供年供熱數據及相關佐證材料包括不 限于售熱量結算單、工業能源購進、消費與庫存表等。低熱值 煤電機組還應提供全年入爐燃料臺賬記錄等相關佐證材料包括 不限于燃料采購供應合同、鍋爐設施每日運行狀況臺賬、各摻 混燃料每日成分分析記錄表等。

  1. 各設區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于當年1月10日前,將轄區 內煤電企業各機組上一年度開展“B類指標”的評分申報材料報送 省保障中心。
  2. 省保障中心應于當年1月25日前,將全省各煤電機組上一 年度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煙塵年均折算濃度數據、排放量數據、 污染物排放強度等"類指標”核算材料和評分結果,以及各市“B 類指標”評分材料和評分結果進行統計匯總,得到全省各煤電 機組最終綜合評分并開展排序分檔,形成《年度煤電機組環保 績效排序報告》報送山西省生態環境廳。
  3. 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根據《年度煤電機組環保績效排序報告》,將排序結果在政府網站公布.公布后5個工作日內無異議, 即可作為當年環保績效排序結果。若發電企業對環保績效排序 結果有異議,應在公布后5個工作日內反饋修改意見,經核實情 況屬實,應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二次環保績效排序核算工作, 將二次終審排序結果在政府網站公布。最終排序結果由山西省 生態環境廳函告山西省能源局。

第八條 山西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專家團隊重點對納入煤電 機組環保績效排序前兩檔的企業進行抽查復核,發現與實際情 況不符的,作相應處理。各設區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依托 生態環保督察、日常執法等,對排序企業進行監督核查。

第九條 企業申報環保績效排序時,一年受到行政處罰或 構成犯罪的,應降低一檔排序。

企業環保績效排序評定后,在后期抽查復核、生態環保督

 

察、日常執法中被發現存在隱瞞或提供虛假材料行為,或達不 到相應評分標準要求的,視情況進行降檔處理。

第十條 本辦法由山西省生態環境廳負責解釋。

關鍵詞: